高清:大学生蜗居百态 千奇百怪寒酸如苦
2014-04-04 07:31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近些年,大学毕业生沦为“蚁族”,无奈“蜗居”的现状一直没有改观。社会所呈现出的无形压力让他们迷茫,彷徨,孤独,离自己的梦想渐行渐远。但社会所带来的驱动力也让他们中间的不少人没有放弃理想,用各式各样的方法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2014年1月,大学生潘渭毕业后,由于生活压力较大,只能选择住在一个12平米的集装箱房屋内。
图为:在工地上的集装箱,一位阿姨在用改造的厨房做饭。
这种集装箱式的房屋,成为区别于周围小区的一道别样风景。但是这也只能作为临时住所,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是每个人的梦想。
街头露宿的大学生阿宾(化名)说道“因为有阴影了,钱挣多少都无所谓了”。流浪一年多,他的梦想彻底被捡瓶为生的现实打破了。略显无奈和憔悴的脸庞,透露出的是他对于梦想破灭的绝望。
深南大道边上购书中心旁的绿化带草丛中,与阿宾一同的六七位流浪汉裹着各种颜色的被子,这群露宿者普遍以拾废品为生,一天能挣十元钱左右。夜晚,便只能陷入绿色的梦乡中。
中。
2010年年初,在天津市市区西南方向的外环线边缘,有一片的居住社区。这里居住的很大一部分是外地来津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关于租房的广告几乎把小区出口的一面墙都贴满了,标示着这里是外地来津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同时这里又靠近附近的地方高校和上班族集中的产业园区,多种因素导致这里的房子非常紧俏。
有的人选择集装箱,有的人选择街边露宿,有的人择把地下室当成了的栖息之所。
1个15平米的房子,除了被挤得满满的床位,没有什么其他可以下脚的地方。
戴海飞,86年生,湖南邵阳人,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在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工作。为了减轻高额的房租负担,自己设计建造了一个“蛋形蜗居”,花费6427元,耗时2个多月,并将自己的蜗居房从湖南搬运到北京。
有人为住所发愁,当然,也有人用自己的头脑设计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蛋形蜗居的外壁上长了一些青苔,戴海飞就在屋顶开了一个口,以便清理。
夜晚的“蛋形蜗居”透出黄色的光,温馨异常。
屋里有一个发电机,所提供的电能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有了家,就有温暖,也就有了为梦想继续奋斗下去的动力。
有人毕业后为自己建了个家,也有人在学校的时候就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了。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一群师生耗资产1万元建起了“鹊巢”,房子装上了轮子还可以移动。5平米,卫浴、厨房、卧室、客厅一应俱全。
图为:建造者正在演示窗户的开合。
设计者田园和徐蓓雯表示,这间
王路宪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实验证明,小屋相当牢固,居住没有问题。
王路宪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蛋形蜗居 再现江湖
200多人参加此次建筑竞赛,共完成22件作品。未来的建筑师和发明家或许就在他们中间产生。
建筑和设计比拼的就是奇思妙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座箱宅被网友称作“史上最舒适蜗居”。
他们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这是他们的唐家岭,也是你我的唐家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