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访问!今天是
文明简报(2025年3月)
发布时间 :2025-04-17 浏览次数:10

校园文化建设

【争优争先争效】《福建理工大学学报》“林纾文化研究”栏目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近日,第七届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评选结果揭晓,福建省32个栏目入选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福建理工大学学报》“林纾文化研究”栏目名列其中,体现了学界对我校期刊建设的高度认可。

“林纾文化研究”栏目自2014年设立以来,集中刊发林纾文化研究成果,着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特色窗口,成为学报发展的特色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报将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质量强刊、特色兴刊,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阐发,为推动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建设、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本届评选由华东地区期刊协会联盟组织开展,从政治标准、质量标准、栏目长效性等三个方面全面评价期刊的社会影响和学术水平,实行各省(市)期刊协会初评、华东地区“优秀栏目”评审委员会终评等两级评审制,入围期刊栏目数量控制在各省(市)期刊总量的18%以内。

【争优争先争效】福建理工大学征兵工作站荣获“2024年度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近日,福建省征兵领导小组公布2024年度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受表彰名单,我校征兵工作站荣获“2024年度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长期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工作,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扎实构建“机构设置完善、制度措施有效、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运行规范、各种保障有力”征兵工作体系,推动学校武装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部队输送优秀人才,入伍大学生在部队立功受奖53人、表现突出提干8人、成绩优异考上军校9人。去年7月,学校承接2024年下半年全省征兵业务骨干培训班,全力做好培训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同时与会领导和参训人员观摩了我校征兵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国旗护卫队规范化建设成果,得到省市征兵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福建理工大学学子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闭幕式盛典

3月23日晚,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福建省教育厅、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闭幕式盛典“放飞梦想”青春歌会在福州海峡奥体中心圆满落幕,我校已连续三届受邀参加中国大学生电视节。

在闭幕式盛典上,我校260余名青年学生与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及倪萍、朱迅、阎维文、蔡国庆、乌兰图雅等众多电视文艺工作者共襄青春盛会。我校阿卡贝拉人声乐团(成员:陈乐璇、刘奕、曾梓炫、陈恺妮、施雪莹、陈景方、赵晔、叶乐远)与歌唱家蔡国庆、福州籍青年歌手万妮达共唱《三百六十五个祝福》,将歌曲中蕴含的美好祝福传递给每位观众。来自人文学院的叶秉泽作为全场拉歌环节的指引员与现场数千名大学生在拉歌环节共同唱响“我的学校我的歌”。观众席上的200名我校青年代表组成的拉歌方阵,接力高唱《大中国》《少年》等爱国歌曲,豪迈的歌声展现出新时代福工青年的青春信仰、蓬勃朝气。我校青春形象代言人、人文学院陈乐璇在典礼上高喊“向祖国报告!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皆有我在!”掷地有声、铿锵激昂,展现出福工青年“青春有为,强国有我”的壮志豪情。

3月21日-24日的大视节期间,我校还遴选50名大学生志愿者配合大会筹备,他们分布在长乐机场、福州火车站、福州火车南站、聚春园会展酒店及海峡奥体中心等服务点,从嘉宾接机到接驳车接洽到酒店入住引导再到会场布置,以高度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全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保障中,以专心、细心、用心生动诠释了“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专注、专业的表现得到大会一致认可。

据悉,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是以“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大学生创作、大学生参与”为特点的中国大学生和中国电视人及影视行业的年度盛事。本届大视节闭幕式盛典“放飞梦想”青春歌会集文艺表演、优秀作品推荐、原创校园歌曲推荐、现场演讲于一体,充分表达了当代大学生及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投身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坚定意志,生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和电视人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与青春活力。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副总统阿伦·帕利克一行来校访问

3月29日上午,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副总统阿伦·帕利克率领科斯雷州长图伦萨·帕利克、科斯雷州议长塞米恩·菲利普等高层代表团一行14人来校访问。中国政府太平洋岛国事务特使钱波、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陈国全等陪同,校党委书记李绚热情接待代表团一行并陪同参观南岛语族展示馆。

在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下,代表团一行人员深入了解了南岛语族研究的多学科成果,以及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与福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参观交流中,双方共同追溯了横跨太平洋两岸的文化基因,探讨南岛语族文明迁徙的路径,明确福建沿海作为南岛语族“文化原乡”的核心地位及其与太平洋岛国的深厚文化纽带。

“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基因共鸣令人震撼”,代表团高度评价我校在深化南岛语族文化研究交流中的引领作用,并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共同推动中密两国在南岛语族文化领域的互动迈向纵深。

在见证文明溯源的重要时刻,李绚代表学校向帕利克副总统赠送了国家级非遗“福州脱胎漆器”为友谊信物,象征两地跨越海洋的文化共鸣。

外交部美大司代表、福建省外事办及我校党政办、国交处、人文学院及南岛语族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争优争先争效】福建理工大学学子在2024全国定向锦标赛中荣获佳绩

3月29日,2024全国定向锦标赛在广西桂林落幕。我校大学生定向代表队的12名运动员在领队林长地,教练林赤水、张云峰的带领下参赛,并经过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与顽强拼搏,最终荣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以及团体总分第四名,其中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蓝翎畅以第二名获女子W21A组长距离比赛一等奖。

本届大赛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桂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赛事不分组别,国家队、省队与高校代表队队员同场竞技,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区的100多支队伍、近千名运动员参赛。

【争优争先争效】福建理工大学在2024年福建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多项表彰

日前,共青团福建省委等单位公布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评选结果,我校荣获“先进单位”、“河小禹”专项行动“优秀组织单位”,同时一批集体及个人获先进表彰,获奖数量创近年新高。

去年暑期,学校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重点聚焦“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等领域,组建百余支实践团队奔赴省内外各地开展实践活动,期间牵头组织省级专题示范团队走进宁波、长沙、常德、苏州等多地实践,并承办了2024年福建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河小禹”专项行动。

近年来,学校持续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共青团工作全面融入“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和“大思政”工作体系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福工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取得了良好育人成效和示范效应。

【争优争先争效】福建理工大学学子在第四届“中银杯”福建省高校模拟法庭辩论赛中荣获一等奖

3月29日-30日,由福建省司法厅主办的第四届“中银杯”福建省大学生模拟法庭辩论赛在闽江学院举办,吸引省内17所高校参与。经过激烈角逐,由我校法学专业苏媛、陈丽娟、张名希、金叶玲、苏怡涵、黄俊铭、上官雨桐、陈子涵等8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在翁梦佳、董思远等2位教师和福建元一律师事务所律师林辉星的指导下参赛并荣获一等奖。

本次大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我省高校法学专业交流建设,促进校地企深度合作互动,选拔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法治人才。赛事采用案例均由真实案例改编,模拟真实法庭控辩程序进行,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界实务工作专家担任赛事评委和争端解决小组成员。

思想道德建设

福建理工大学召开学生工作会议

3月4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学生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徐子青,学工部负责人、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参加会议。

会上,与会人员围绕AI赋能学生工作展开研讨,就AI技术与思政规律、学生需求、人才培养、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等工作深度融合进行了交流。学工部负责人就期初思政教育、校园安全、心理健康、社区建设、资助管理、队伍建设等工作作了部署说明。

徐子青充分肯定了全体学工队伍的辛勤付出和工作成效,并围绕进一步做好AI时代下的学生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正视新形势、新领域。要立足学校转型发展新阶段,注重审时度势,树立长远思维,把握重点工作,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二要拓展新思路、新实践。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以AI技术赋能学生管理,优化思政教育,提升素质能力,以有温度、创造性的育人工作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三要构建新机制、新保障。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参与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制度化保障体系,打造专业化学生工作队伍,提高思政育人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四要担当新命题、新使命。要聚焦时代发展趋势,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构建智能化育人生态,培养具有AI素养的时代新人,用技术护航学生成长,以新征程上“AI+学生工作”的新作为,奋力谱写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建设新篇章。

福建理工大学举办《数字时代大学向何处去》专题报告

3月7日下午,学校在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办辅导员专题培训会,海南大学原副校长傅国华教授受邀到校作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徐子青主持会议。学工部、经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经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以及全体辅导员参加会议。

傅国华教授以《数字时代大学向何处去》为主题,围绕“大学‘大’在哪里”“数字时代大学向何处去”两个方面,以大学之“大”十问为切入点,从“责任担当”到“视野格局”、“大师引领”到“数业大习”,深刻诠释大学育人使命,提出“数字时代,学与习分离”“99TOP人才点化计划”“数化育人”等创新理念,系统解析数字时代大学教育的本质规律与未来方向,为与会人员探索教育创新提供了理论导航与实践指南,为学校深化“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和重要启示。

徐子青在主持会议时对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要求:一要以“国之大者”定义育人使命,立足教育强国战略全局,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二要以“数业思维”重构思政教育范式,推动“价值传递”向“认知操作系统建设”升级,构建以数据驱动精准育人的学工体系;三要以“协同理念”打造育人生态,强化思政队伍与科创团队协作,探索“精准育人-数字赋能-生态共建”融合路径,培育适配数业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切实回答好“教育强国,福工何为”的时代答卷。

福建理工大学开展2025年植树节活动

3月12日,在全国第47个植树节到来之际,学校在旗山校区邹韬奋广场举行“校友反哺立峰添绿 机关聚力福工长青”植树节主题活动。校领导吴仁华、韦建刚、詹松青、徐子青、刘国买,校友代表、2002届陈美华,机关党员代表、立峰班师生等百余人参加活动。

在植树现场,校领导们与校友、机关党员及立峰班学员代表挥锹铲土、提水浇灌,种下象征“传承与希望”的香樟树,为校园增添勃勃生机。随后,校领导们分别为认捐树木的校友、机关党员及立峰班学员代表颁发了捐赠证书。詹松青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是学校深化“党建+生态”融合育人的创新实践,通过校领导带头、机关党员示范、校友反哺、青年学子接力的形式,彰显了福工人“爱校如家、共建共享”的责任担当。他表示,要以建设“绿色福工”为契机,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生态素养的时代新人,为服务“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福工力量。

近年来,学校持续打造绿色校园文化,将劳动教育、校友反哺与党建育人有机融合,引导师生在躬行中厚植家国情怀。未来,这片新绿将与福工共成长,见证“真、诚、勤、勇”校训精神的代代传承。

福建理工大学举行2022—2024学年度“十佳辅导员”评选答辩会

3月14日下午,学校在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2022—2024学年度“十佳辅导员”评选答辩会。校党委副书记徐子青出席活动。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闽江学院等高校的学工部负责人,以及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往届“十佳辅导员”、学生代表等共同担任评委。学校学工部负责人、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及有关人员到场观摩。

答辩会分为展示汇报、提问答辩两个环节。13名辅导员围绕履职情况、工作思路、育人实效、工作特色与创新等内容,以详实数据、真实情景和生动案例作了充分展示。评委们围绕学生突发事件处理、心理危机干预、安全管理、就业工作、“一站式”社区建设等辅导员工作进行提问,辅导员们从容应答,展现了辅导员队伍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出色的应变能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10位辅导员获评2022-2024学年度“十佳辅导员”。

“十佳辅导员”评选每两学年开展一次,分为工作量化考评、现场评选答辩两个阶段,是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旨在推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切实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优秀辅导员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激励广大辅导员奋发进取、创先争优。

福建理工大学三届三次教代会暨工代会提案办理工作会议召开

3月19日,学校三届三次教代会暨工代会提案办理工作会议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詹松青,校工会委员会常务委员,教代会提案审理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各代表团秘书,相关承办、协办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提案审理工作小组负责人介绍了提案、建议的征集和分类情况,校工会有关人员对提案、建议的回复及办理流程作了说明。

詹松青对进一步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提出要求,强调提案工作委员会要与各承办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加大提案督办力度,及时做好反馈工作,切实提升提案办理工作质效;有关承办单位要加强与协办单位的联系协作,充分用好“福工小智”DeepSeek工具,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把提案办理好落实好。

福建省关爱残疾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

3月26日上午,由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教育厅、共青团福建省委联合主办,福建理工大学承办的“心手相连·共绘春天画卷”福建省关爱残疾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在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宿利南,校党委书记李绚,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赖勤学,团省委副书记魏玲,校党委副书记詹松青、徐子青,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联副主席、省残联兼职副理事长王永澄,省残联、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等单位有关部(处)室负责人,福州大学、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志愿助残服务组织代表,福州市盲校、福清市特殊教育学校有关负责人,省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负责人,省盲人协会代表,以及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200多人参加活动。

仪式上,我校学生带来开场手语舞《爱的桥梁》;学生代表刘奕发出倡议,号召更多高校志愿者投身关爱残疾学生志愿服务行动;与会领导共同按下“点亮星愿”按钮,宣布正式在全省开展关爱残疾学生志愿服务行动。

李绚在致辞中向与会领导、嘉宾及参会代表表示欢迎,指出了重视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我校在关爱残疾学生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并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宿利南在致辞中强调了开展关爱残疾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相关行动方案,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支持与帮助。

仪式后,福建省关爱残疾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工作研讨会在我校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特殊教育学校、高校以及助残组织代表分享了关爱残疾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典型做法,与会代表就开展关爱残疾学生志愿服务行动进行了交流研讨。同时,王永澄结合个人成长历程以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经历,向现场师生、盲人代表作了全国两会精神宣讲。

活动期间,李绚、徐子青陪同与会领导、嘉宾实地察看了“让爱无碍”志愿公益项目和“小眼睛·大世界”城乡儿童绘本教育志愿服务项目,走访慰问了残疾学生代表及其家属,并参观了琴南书院和红色基因馆。

福建理工大学召开“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

3月26日上午,学校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校长韦建刚,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戴福康,副校长刘国买、何仕,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及本学期承担“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的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三位主备课教师围绕“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厚植绿色底色 建设美丽中国”“探寻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等授课专题,就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及课程反思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报告。与会校领导和教师对三个专题的备课展示进行了逐一点评和指导。

韦建刚充分肯定了三位教师的前期备课工作,并对各专题内容进行了深入指导。他强调:一要以全国两会精神为依据,进一步讲清楚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形势,增强同学们对当前国家经济的底气和信心;二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进一步讲清楚生态文明的实质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要以世界格局大变革为背景,进一步讲清楚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世界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本次集体备课会对进一步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深化、思想统一、教学规范、形式创新等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增强了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

“红古田·红故事”大思政课走进福建理工大学

3月26日下午,由我校与古田会议纪念馆联合举办“红古田·红故事”系列思政课进校园专场活动在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徐子青,古田会议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黄光礼,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各二级学院团委负责人,学生党支部书记代表、“青马工程”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徐子青、黄光礼分别作了致辞,并共同为馆校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揭牌。徐子青表示,馆校双方通过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以古田会议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组织实践研学、开发实践资源、优化“大思政课”师资、开展科学研究等方式,共同提升铸魂育人质效,并对师生们提出三点希望:一要树立“大信仰”,擦亮“红”的底色,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审视思政课的价值与意义,让“红”的底色在思政课中熠熠生辉;二要聚焦“大主题”,凸显“活”的特质,挖掘百余年党史中的大事件、大题材、大素材,运用革命先辈的“大品格”铸魂育人,使青年产生精神共鸣;三要打造“大课堂”,拓宽“行”的时空,将传统课堂搬到红色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开展现场教学,打造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思政课。

黄光礼以《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为主题作了专题报告,通过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历史细节,讲述了古田会议召开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并重点从新型人民军队定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及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等维度,深入浅出地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古田会议在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地位。

在红色宣讲会上,古田会议纪念馆讲解员们以歌曲《红土地的诉说》《我们从古田再出发》、红色故事《村口五棵“英雄树”》《一个人的天荒地老》《古田之光耀征程》、快板《古田会议铸军魂》、朗诵《古田,我回来了》等多种艺术形式重现了古田会议铸军魂的历史辉煌。

活动当天,在旗山校区博学楼苍霞艺术长廊同步举办了《古田会议——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专题展,通过165张珍贵历史图片与复刻会议决议手稿,将古田会议纪念馆的珍贵史料转化为走进校园的“移动的思政课堂”,引导师生们从红色历史中汲取拼搏力量,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次活动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发挥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的具体举措,旨在通过加强校馆合作,拓宽“大思政课”育人路径,在青年学生中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福建理工大学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3月28日,福建理工大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全体在家校领导出席会议,机关部门负责人、二级单位党委书记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李绚主持。

会议指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有力保障,更是响应省委“奋勇争先,再上台阶”号召,加快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建设的重要保证。党中央高度重视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确定主题,亲自审定工作方案和有关文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根本遵循。

会议强调,学校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要聚焦目标任务,高标准推进学习教育。一要学得“深”,要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方式,分级分类开展全员培训。二要查得“准”,要坚持对标对表查摆,充分运用省委巡视、校内巡察、审计监督、“1+X”专项督查、信访反映等途径全面深入查找突出问题。三要改得“实”,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标本兼治,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一体推进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切实做到以高标准作风建设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兼顾,力戒形式主义,以高标准、严要求保证学习教育有序有效开展。

会前,学校还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部署精神,审议《中共福建理工大学委员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研究部署学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领导班子建设

福建理工大学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3月26日上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在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联副主席王永澄受邀来校宣讲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校领导,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詹松青主持。

报告会上,王永澄分享了他的个人成长历程以及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作为十四届全国人大唯一一位盲人代表,他用亲身经历和真挚讲述,生动地阐释了个人奋斗的力量、社会关爱的温暖以及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鼓舞师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怀揣感恩与梦想,积极投身助残志愿服务,用青春的热血浇灌文明的花海,用爱心的温度融化隔阂的坚冰,让青春在奉献中淬炼成长,在春天的事业中绽放光彩。

会议强调,要从王永澄同志的履职故事中汲取榜样力量,心怀阳光、心怀感恩、心怀梦想,将感动化作行动,把大爱融入实践,在扶残助学志愿服务中书写责任担当,共同为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会议要求,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完善“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温暖集体”,切实把两会精神转化为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建设的实际成效,为加快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福建理工大学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二级单位党委书记例会召开

3月28日下午,学校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二级单位党委书记例会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全体在家校领导出席会议,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二级单位党委书记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李绚主持。

会上组织学习了中央、省委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部署了近期党的建设、学习教育、安全稳定、意识形态、2025届毕业生就业及二级单位党委廉洁文化建设工作。

李绚在总结讲话中对进一步落实好有关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要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协同推进。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守好安全稳定、意识形态工作等关乎学校发展的底线红线。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要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跟踪问效,优化宣传引导,完善建章立制,确保工作不走偏、不变样。

师德师风建设

福建理工大学举办“福工好导师”第六期培训

3月20日下午,“福工好导师”第六期培训在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福州大学教授白丽英受邀作《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导学沟通》专题报告。校长韦建刚主持报告,各二级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处全体人员参加培训。

白丽英以“导学矛盾”为切入点,结合多年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深入剖析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她指出,研究生阶段是学术能力提升的关键期,也是多重压力的交织期,强调“护心术”比“读心术”更为重要,呼吁导师们主动构建情感支持系统,用倾听、共情和积极反馈为学生筑牢心理安全网。她结合“三种内驱力”理论深入解析研究生心理问题根源,指出“自我提高内驱力(追求卓越)”“附属内驱力(渴望认可)”“认知内驱力(探索兴趣)”之间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强调导师“因材施导”的重要意义。培训现场,白丽英与教师们密切互动,引导大家交流思考讨论、分享心得体会,加深了大家对心理育人的理解。

本次培训是学校“福工好导师”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旨在加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设,以“专业化、常态化、人性化”为导向,助力研究生全面成长,为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保驾护航。

校园环境建设

福建理工大学旗山校区南区J区学生宿舍项目正式开工

3月10日上午,旗山校区南区J区学生宿舍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校党委书记吴仁华、副校长何仕,福建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福建省福工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等参建单位代表,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见证项目开工奠基。

吴仁华在仪式上强调,项目参建单位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紧盯工期目标,倒排施工进度,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抓紧组织施工,早日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该项目是学校“十四五”校园规划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20682平方米,总层数14层,建设东、西两栋现代化学生公寓,配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可提供住宿床位1707个。项目计划于2026年秋季开学前交付使用,建成后将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住宿环境,有效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条件,为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福建理工大学举行2025年“节水中国,你我同行”主题宣传活动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3月22日,学校在旗山湖公园举行“节水中国,你我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副校长何仕、福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红,学校师生代表、闽清县城关小学师生及现场市民等500多人参加活动。

在仪式上,城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以表演《水韵长歌》诠释了节水理念。活动现场设置政策宣讲区、手工艺实践区、科普互动区等三大展区,师生志愿者们通过展板向围观市民讲解节水科普知识、宣传节约用水政策法规,并演示了农业滴灌技术及家庭节水技巧。在手工艺实践区,小学生们利用废塑料瓶制作水培装置与雨水收集模型,志愿者们围绕净水实验、水质测试等内容为大家上了节水科普课。在校内的福建省节水教育基地,志愿者们通过VR互动、图文展播等形式系统展示合同节水项目技术成果与节水效益。

活动期间,“福工河小禹”志愿服务队、星火环保协会将联合开展专业实践,对旗山湖及流花溪进行了水质采样检测,并运用专业知识分析数据,撰写闽江支流生态评估报告。

本届“中国水周”期间,学校还将陆续开展第二届节水科普讲解大赛、节能减排学科竞赛及闽江主干流域田野调查等系列活动,通过学科竞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大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

本次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现了福建省水环境治理成效以及我校节水创新成果,旨在通过深化政校企多方联动,构建起全民参与的水资源保护宣教体系。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持续为推进福建生态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助力更好实现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福建理工大学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专题会议

3月28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安全稳定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分析研判当前安全稳定工作形势,对做好下一步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全体在家校领导、校安全稳定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李绚主持。

会议指出,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校上下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筑牢校园安全稳定防线。

会议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安全意识。要对标对表上级有关工作要求,以常抓不懈的工作状态,做好风险挑战的研判和应对;要自觉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与维护好学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结合起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要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源头防控。要聚焦重点部位,紧盯重点领域,常态化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做到排查全覆盖、无死角,整治无盲区;要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管理,提升消防安全预防处置能力;要高度重视舆情安全,畅通师生诉求渠道,及时回应关切问题;要对可能出现的强对流等天气,加强监测预警和联防联动。三要严守安全红线,拧紧责任链条。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安全稳定工作记在心中、抓在手里、落实在行动上;要拓展安全教育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对师生开展防火、防盗、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诈骗等方面安全教育;要切实做好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管理,确保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提醒学生识别各类就业陷阱;要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增强干部职工保密意识和责任担当;要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尊师重教新风尚。

会议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共同守护师生平安和校园安全稳定。

阵地建设管理

福建理工大学召开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讨会

3月17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首届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讨会。副校长刘国买,教务处负责人,相关现代产业学院负责人及合作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教务处负责人介绍了当前学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总体情况、相关管理办法修订背景及建设举措。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工程数字化管理产业学院、智慧低碳环境与安全产业学院负责人分别作了经验交流。与会人员围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改革路径和现实困境、校企融合推动人才联合培养等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会议还确定了首届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办公室成员名单。

刘国买对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新模式提出要求:一要主动调研产业需求,明确现代产业学院不同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二要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计,加强实践教学;三要推动项目式教学,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转化成教学资源;四要创造真实教学场景,主动对接企业项目和实习资源,推动实战案例嵌入专业课程体系;五要深化组织创新,通过开设微专业、AI+课程等方式,持续探索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