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访问!今天是
闽西日报、闽西新闻网2019.11.30:永定区创新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选派科级干部入驻36个试点村,带去金点子新思路——
发布时间 :2019-12-02 浏览次数:73

永定区创新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选派科级干部入驻36个试点村,带去金点子新思路——
村里来了乡村振兴指导员

    本报讯(通讯员 马斌 刘必然)昨日,永定区高头乡大岭下村柿子飘香,游客络绎不绝,村头的空地上停放着7辆旅游大巴。百亩柿子采摘长廊内,满是欢声笑语;在村主干道两侧,兜售柿饼、红菇、绿茶等土特产的摊位前人头攒动。
    “现在正值晚柿成熟时节,摆摊、游客采摘,节假日每天可收入数千元。”柿农汪丹珍高兴地说。
    大岭下村是一个农业村,拥有高头乡最大的产业——永定红柿种植基地。全村405户村民几乎家家都以种柿采柿为业。以往辛苦一年,柿农却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近年来柿价波动不断,大岭下村长戴“穷帽”。改变始于村企合作。乡村振兴指导员赖文斌入驻大岭下村后,引荐永定区天子温泉与该村开展合作,在天子温泉消费的游客免费获得大岭下村采摘园的入场券,可采摘三斤柿子。此举既解决大岭下村的柿子销售问题,也为该村汇聚人气,带来新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9月,永定区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在全区选派36名乡村振兴指导员,入驻36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任期三年。
    “相比以往的挂钩模式,本次力度更大。选派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全部为科级干部,并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投入全部精力帮扶。”永定区乡村振兴办副主任王晶说,通过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指派等方式选派,严格资格审查与筛选机制,做到“因村选人”。
    永定区一方面通过多部门联合发文,赋予乡村振兴指导员直接对接、协调区直部门的权力;另一方面,开展专题轮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提高他们在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发展村集体经济等重点领域的业务能力,帮助其熟悉岗位。
    由此,永定区委统战部干部赖文斌成为36名乡村振兴指导员之一,到任大岭下村。
    “症结在产业单一,‘造血’能力不强。”在赖文斌看来,大岭下村上规模的土楼就有11座,果园集中连片,旅游资源独特,“是不可多得的旅行目的地”。
    如今,大岭下村刮起一股旅游热。截至目前,全村已接待游客近2000人次。江增庆是村里的种柿好手。在柿子采摘节上,他选送的柿子被专家评为“柿王”。这个秋天,仅靠销售柿子,江增庆就收入50万元。
    赖文斌说,目前大岭下村正探索果业深度开发,吸引福建工程学院、台湾建筑设计团队入驻,推动游学、民宿等服务业与生态农业融合。
    指导员冲锋在前,后方保障有力。永定保留指导员在原单位福利待遇,保证驻村补贴;建立离村报告和请销假制度,保证干部驻村天数;将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工作情况,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http://www.mxrb.cn/dzb/mxrb/2019-11/30/content_38871.html

http://www.mxrb.cn/news.html?aid=2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