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交通事故处理3至5分钟搞定,大数据破解交通“拥堵之症”
2019-06-18 18:56:37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谢开飞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福州6月18日电(记者谢开飞)通过平台将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时间缩短到3至5分钟,大幅节约有限警力,降低保险的勘险成本,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18日,在第十七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福建工程学院与福建省高速公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福信富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项目负责人就“基于大数据的交通事故智能定责定损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合作项目成功签约,并向公众展示前期研究成果。
福建工程学院邹复民教授介绍基于车联网技术的城市交通事故违章举报系统
交通拥堵已成为全世界各大城市的通病。特别是交通高峰时期,部分车主为赶时间而进行加塞变道和危险超车等不文明行车行为,极易导致发生刮擦、追尾等交通事故,此时交警也因为拥堵而难以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恶化交通拥堵。这个问题是否是不治之症?福建工程学院邹复民教授团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出了答案: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可构建一整套系统解决方案。
“该技术方案以多功能车载智能终端和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平台为核心,综合应用4G/5G、北斗高精度定位和人工智能等先进前沿技术,设计可快速复现事故发生全过程的视频图像智能检索算法和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的交通事故定责定损模型,构建交通事故辅助定责定损的执法取证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无需等待交警、保险赶赴事故现场的远程快速定责与定损。”在签约仪式现场,福建工程学院教授、福建省北斗导航与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邹复民介绍说,在此基础上,可定期发布城市交通文明指数,构建联动公众、电台、交警、保险的社会化交通治堵生态系统,有效规范交通秩序和司机的驾驶行为习惯,实现城市交通的“美丽出行”。
福建工程学院现场展示基于车联网技术的城市交通事故违章举报系统
交通事故是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首要问题。记者在现场体验看到,当司机出现驾驶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车道偏离及跟车距离太紧等危险状况时,该系统会启动一系列预警和主动干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据福建省高速信科公司董事长王辉介绍:“该系统通过融合交通轨迹、车辆工况、视频图像等交通大数据,进一步挖掘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策略,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努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作为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福建省在交通大数据领域已经在先试先行。2007年,依托“数字福建”建设,福建省建成全国首个省级营运车辆卫星定位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并牵头制定了相关行业与国家标准;2017年,依托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成立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研究如何应用交通大数据解决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小7”的违章取证视频系统已通过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认证,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和公安交管部门可依据“小7”拍摄的视频,对违法驾驶行为和交通事故进行定责定损。据福信富通公司董事长李勇介绍,目前,“小7”全国装车已超过30万辆,为城市注入了30多万个移动交通摄像头,可更有力地震慑交通违法者。
“微事故,快处理,让出行更美丽!”福州榕易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蔡祈钦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丽出行的需求和向往,智能交通领域还存在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我们公司作为邹复民教授团队培育指导的创业团队,将以此次6.18签约为契机,联合各签约方的优势资源和力量,致力于打造一个服务交通各参与方的数据挖掘分析智能服务平台,让车主更安心、让交警更省心、让保险更放心、让出行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