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访问!今天是
福建工程学院纪念办学120周年百位优秀校友访谈录: 陈一坚
发布时间 :2016-05-06 浏览次数:820

                          中国“飞豹”战机的总设计师陈一坚:活到老 学到老
                     2016-05-06 10:53:38 来源:中国网 作者:赵健 责任编辑:吴海东


【摘要】阳春三月,著名飞机设计师、“飞豹”战机总设计师,福建工程学院1948届校友陈一坚院士于西北工业大学接受了学校的专访。谈及在母校的求学经历,虽已往事依稀,但陈一坚院士仍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庆祝福建工程学院建校120周年优秀校友专访系列】

  【人物名片】

  陈一坚,1930年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1948届校友,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从事飞机设计工作40余年。曾参加歼教一、强五、运七、中国飞豹等十多个型号的设计和研制,是中国“飞豹”战机的总设计师。199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被国家航空部和陕西省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是航空三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兼职教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


  【采访摘要】


  阳春三月,著名飞机设计师、“飞豹”战机总设计师,我校1948届校友陈一坚院士于西北工业大学接受了学校的专访。谈及在母校的求学经历,虽已往事依稀,但陈一坚院士仍记忆犹新、如数家珍。陈院士认为母校基础教育扎实、实践课程丰富,为其日后的求学和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老对学校提出的“国内一流、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目标和定位给予了高度赞许,相信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必将大有作为。陈老还以献身航空、百折不饶、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亲身经历,勉励广大同学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活到老、学到老。最后,陈老在《我和“飞豹”》、《陈一坚自传》等书籍上逐一签名,作为母校办学120周年校庆的赠礼,希望母校发展更快更好,多出名师、多出人才。


教育立身

  当年的福建高工,也就是福建工程学院的前身,属于中学性质的教育,但她和福州一中这类学校又有所区别。高工除中学阶段要学习的课程之外,还增加了许多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内容。比如车工、钳工等实践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一般的中学仅学习初级的数理化课程知识,我们高工除此以外,还需要学习微积分,这相当于大学阶段的课程内容。所以,高工的基础教育就要比一般的学校来得更加扎实。得益于此,我在大学学习应用数学、高等数学,就要轻松许多,在动手实践环节上也显得得心应手。因此,这种教育模式有独特的优势。高工毕业之后,我考入厦大航空系并随着全国性的学制调整,我又转入清华大学学习,在专业水平上得以进一步深造,并培养了丰富的兴趣爱好,如诗词、音乐等。


  任何人都需要学习,学习和教育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即便作为院士也应如此。假如院士停止学习,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势必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在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势必要遭到淘汰。活到老就要学到老,我现在虽然年纪大了,眼睛和耳朵不好使,但我每天依然在学习。如果我一个月,二个月不主动学习,开会发言的内容若仍采用十几年前的陈旧知识,那就没有时效性,没有说服力,更没有人会听呀。现在的我由于精力体力所限,接受新鲜知识速度较以往慢了,但学习的脚步却是始终不能停下的。


爱国立行

  我在福建高工念书时,正好是抗日战争进行得最艰苦的时候。因为日军接连不断的轰炸,我随学校被迫迁往南平避难。一次轰炸时,我和大人们躲在山上的墓穴里,亲眼目睹一位母亲担心孩子哭声会被日本人听到,不慎将小孩捂死的悲惨情形。而尽管日机猖狂,国民党却没有一架飞机可御敌。那时我心中就有一个问号:为什么我们没有飞机?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被人欺负?这些事情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所以后来解放后厦大开始招生,在得知(厦大)有航空系后,我在志愿上填下了:航空、航空、航空。尽管我从来没当过军人,但我对军用飞机在国防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从小就有了深刻体会。“无还手之力”这种切肤之痛,一直深藏在我心中!


  1964年5月,我从沈阳调到603所。在爱国和责任的力量驱使下,我主动参与了轰5改、运6等项目的设计和改进工作。1977年2月国家正式下达了 “飞豹”的研发任务,我荣幸地担任了该项目总设计师。在当时.歼击轰炸机是中国从未研制过的机种,因此相当于从“零代”开始,一下需要跨越三代,设计难度可想而知。在与国外合作渠道被迫断绝后,我和我的设计团队只能从头开始,而此时中国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研发经费非常紧缺。也就在这样技术匮乏,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团队众志成城,我提出了采用先进的美国军用飞机设计规范,一改苏联的老规范,最终保证了新机型的先进性。经历10余年研制过程的艰辛与坎坷, 1999年10月1日,“飞豹”战机机群以雷霆万钧之势飞过天安门城楼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我当时就在阅兵现场,二十年的夙愿在这一刻得以实现,一种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忠诚立德


  改革开放30余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将越来越宽广,人民生活水平也将越来越提高,这些都表明国家的进步。对于这么一个拥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发展得如此迅速,纵观世界历史则是史无先例先例的。我这一生经历了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由贫困到富强的过程,对这样的变化体会深刻。现在有些年轻人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自觉受到了外界一些不良信息和西方自由思潮的影响,片面地认为中国落后,国外先进,盲目地崇洋媚外,进而忽视历史发展规律,对现状流露出不满和抱怨,甚至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也缺乏自信。殊不知,这样一味的埋怨是没有意义的,无论对国家还是自己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希望年轻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事业,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我们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好的品行,立德是关键。在此基础上,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兢兢业业地去工作,修身立业,站好自己的岗,做好自己的事,贴好自己的砖。人生是很短暂的,一个人一生其实做不了太多的事,若能踏踏实实干好一件事,干成一件事,就算没有浪费生命,白走一趟地球。


寄语母校


  从各方面了解到了母校的发展情况,我认为目前学校提出的“国内一流、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福建工程学院,应当要大力培养能将新兴技术快速地转化为现实产品和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这些创新性人才正是当前国家发展急需的。一所能拥有120年办学历史的高校,在国内都不多见,福建工程学院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可见一斑。值此母校120周年校庆,我衷心地祝愿母校能发展的又好又快,孕育出更多的高端人才,在老师群体里多出名师,在学生当中多出几位专家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