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警报、抱头深蹲、有序疏散、互相包扎
大学生自制“微电影”教小学生地震知识
小学生在学习包扎伤口
小学生进行防震减灾演习,一个个抱头深蹲在课桌底下
昨天早晨8时许,在福州晋安区第六中心小学,一声声警报响起,小朋友们有序地慢跑出教学楼,在操场上抱头蹲下。这是该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在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学院红十字会指导下进行的地震演练。这次地震演练将持续两天,今天下午,学校还将组织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表现突出的小朋友还有奖励。
从包扎到学会听地震警报,再到绘制该小学的地震逃生图,土木工程学院的同学们,为了这次活动准备了一个多月。他们亲自制作了“防震减灾”的微电影,还请教了专门的救生专家,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的防震知识。
冒着酷暑拍微电影图文并茂更好理解
考虑到小学生们的年纪,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能更好理解,大约半个月前,土木学院的同学们冒着酷暑,拍摄了一个视频短片,也就是微电影。短片里讲述了地震发生后,第一声警报响起,小学生们应该是双手抱头,蹲在桌子底下或者边上,如果有书包,可以把书包放在头上。
地震之间有短暂的平静期,此时第二声警报会响起,孩子们有序慢跑出教室,到空旷的地方躲避,不要推搡也不要着急。这些防震减灾的内容,都由土木学院的同学们,在微电影里面演示了一次。然后在课堂上提问,小学生们回答准确率比较高时,再拉警报让小朋友们自己实践一次。
除了疏散,还有伤口包扎、人工呼吸等环节。同学们的视频做得很细致,男生的手臂包扎伤口要用纱布重复反折,才算包扎得牢固,女生的手臂包扎伤口,只要正常缠绕纱布就好了。同学们介绍,这是因为男生的手臂有肌肉,纱布不反折,很容易就会崩开。
逃生演练小学生们都做得很好,唯一的缺点是很容易大踏步跑产生拥挤,有一个小男孩在奔跑中摔倒了,同学们扶起一脸含羞的小男生,跟他再次强调逃生切勿拥挤。
制作学校建筑物模型指出“隔震支座”的地点
晋安区第六中心小学的赵校长说,该校2011年建成,收了一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筑物都做了一定的抗震处理,比较典型的是,一些楼的下方有“隔震支座”。
“隔震支座”是汶川地震以后,学校建筑物普遍采用的防震措施。通过在建筑物下方加装隔震橡胶支座,一层橡胶加一层钢板,再加一层橡胶,再加钢板,如此多层累加后,像“三明治”一样的“隔震支座”把建筑物与地面隔离。当地震发生时,通过“隔震支座”的变形而减少上部建筑结构的震动,以柔克刚,既能隔震,又不影响承载力。
这几天,土木工程学院的同学们,白天教孩子们防震知识,晚上制作该小学的建筑物模型,清晰地指出“隔震支座”放置的具体位置。当地震来临时,来不及逃生的小朋友们,可以躲在“隔震支座”附近,会大大减小危险。
赵校长透露,建筑物模型做成以后,学校将专门拿出一间教室作为展览厅,展示“隔震支座”的位置和逃生通道的位置,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校。
本报记者孔丽/文刘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