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访问!今天是
文明学校建设宣传提纲
发布时间 :2011-05-19 浏览次数:25
文明学校建设宣传提纲

  2011-5-19    福建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

文 明 学 校 建 设
宣传提纲
 
 
福建工程学院宣传部(文明办)编印
二○一一年五月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精神
◆办学理念
(1)办学类型定位:以工为主、教学型、区域性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2)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其它类型教育。
(3)学科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应用性学科,重点建设与海西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努力形成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工文渗透,工管文理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
(4)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笃志求真、诚实守信、勤奋耐劳、勇于创新、面向基层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5)服务方向定位:立足海西,面向全国,贴近行业,服务社会。
(6)发展目标定位:到2020年,努力把我校建成同类院校中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校训:真、诚、勤、勇
释义:
★真:真实、真理、真心、认真;
★诚:诚实、诚恳、诚信、忠诚;
★勤:勤奋、勤俭、勤学、勤政;
★勇:勇气、勇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整个校训体现我校求真务实、学以致用、开拓创新的大学文化和校园风貌,师生员工在做人、做事、做学问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实践准则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二、创建“文明学校”有何意义?
    文明学校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推动学校整体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学校创建工作,是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增强办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
今年是我校第二次申报省“文明学校”称号,2004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相信文明学校创建活动将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条件。
 
三、省“文明学校”考评工作如何进行?
    省“文明学校”是由学校申报、省委省政府组织考评并命名表彰的荣誉称号,每三年举行一届,本次是第十一届(2009年至2011年)。
省“文明学校”评估工作采取实地考评方式,省评估组专家将莅临学校,通过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实地考察、座谈了解、个别访问、问卷调查等环节,对学校2009年1月至今的文明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考评。
 
四、第十一届福建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评估标准体系的构成?
    第十一届福建省高等学校 “文明学校”评估标准体系由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基本指标 有7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特色指标有3个二级指标,共33个二级指标,共计1000分,具体指标体系构成如下表:
指标 分类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基本指标
1
Ⅰ-1
组织领导有力
党建工作扎实(150分)
Ⅱ-1组织领导、Ⅱ-2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建设、Ⅱ-3基层党建、Ⅱ-4党风廉政、Ⅱ-5群团工作、Ⅱ-6统战离退休
2
Ⅰ-2
思想教育深入
师生素质文明(200分)
Ⅱ-7理论教育、Ⅱ-8日常思想教育、Ⅱ-9队伍建设、Ⅱ-10师德师风、Ⅱ-11学风学纪
3
Ⅰ-3
核心价值引领
文化生活丰富(120分)
Ⅱ-12文化设施、Ⅱ-13文化活动、Ⅱ-14社团组织、Ⅱ-15网络建设、Ⅱ-16新闻宣传
4
Ⅰ-4
设施建设齐全
校园环境优化(130分)
Ⅱ-17设施建设、Ⅱ-18公共环境、Ⅱ-19学习环境、Ⅱ-20办公环境、Ⅱ-21生活环境
5
Ⅰ-5
平安创建有力
校园和谐稳定(150分)
Ⅱ-22维护稳定、Ⅱ-23安全管理、Ⅱ-24教育演练
6
Ⅰ-6
注重内涵发展
提升办学质量(100分)
Ⅱ-25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Ⅱ-26学术科研、Ⅱ-27民主管理
7
Ⅰ-7
服务社会建设
学校形象良好(100分)
Ⅱ-28志愿服务、Ⅱ-29公益工作、Ⅱ-30共建共享
特色指标
1
荣誉称号(20分)
学校届期内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2
工作创新(20分)
文明创建工作有创新有成效,得到省级及以上通过文件推广、典型发言、经验介绍,省级及以上主流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3
其    他(10分)
考评组推荐认为需要加分的其他特色和亮点
五、我校现开设了哪些文明窗口?
    (1)学校办公室印章管理岗;(2)人事处·离退休干部工作处职称科、老干科;(3)学生工作部(处)就业服务中心、(4)学生资助管理中心;(5)后勤管理处水电管理服务中心、(6)校园科、(7)综合科修缮管理岗、(8)卫生所;(9)教务处教材管理中心;(10)武装保卫部(处)户籍管理岗;(11)科研管理处科研计划管理科;(12)计划财务处核算科、(13)综合科收费岗;(14)资产管理处综合科;(15)图书馆流通部;(16)现代教育中心多媒体教室管理服务中心、(17)网络中心。
 
六、我校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有哪些成果?有什么特色?
◆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主要成果
1、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十届(2006~2008年度)“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2、2010年3月份,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福建省唯一的2008~2015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院校;
3、2010年6月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4、2010年7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61所试点高校之一;
5、2009年获得省先进“教工之家”和2010年省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6、2009年我校被评为2006-2007年度全省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7、2009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祖国万岁歌咏比赛优秀组织奖;
8、2010年获得2007-2009年度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9、2010年我校团委荣获2008-2009年“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主要特色
    我校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把“文明学校”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文明先进系评比和机关效能评比、文明窗口评比等活动,把文明创建工作有机地贯穿和融入于学校中心工作之中,促进创建合力和长效机制的形成,其主要特色体现在六大结合上:
    1、文明创建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创先争优、开创学校科学发展的新局面。2010年学校正式成为福建省新增唯一一所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高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全国61所试点高校之一;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调研工作。
    2、文明创建与培育校风相结合。学校通过开展“实践真诚勤勇,培育优良校风”活动,促进教风、学风、机关作风建设,形成笃志求真、诚实守信、勤奋耐劳、勇于创新的校园精神风貌。近年来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0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师德标兵3人;2009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积极性和成绩较以往有了更大突破,获国家级奖项256个,获省级奖项441个。2009年10月以来,共有45人获得国家奖学金、645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3643人次获得校内奖学金。
    3、文明创建与精细管理相结合。以生为本,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实施精细化管理,开展心灵塑造等链式教育,做到以“校训精神”熏陶人,以“温馨校园”感染人,以“文明修身”塑造人,以“暖心工程”扶持人,以“健心工程”完善人,以“优良学风”培育人,以“职前教育”充实人,以“先进文化”引领人,保证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4、文明创建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学校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为抓手,形成“林纾文化研究”、“青春歌会”、“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职业规划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十佳歌手赛”、“校园辩论赛”、“舞蹈大赛”、“主持人大赛”等校级精品文化活动17项;系级文化品牌“创新大赛”、“科技节”、“建筑艺术节”、“绿色环保节”、“IT科技节”、“营销节”、“素质文化节”、“方圆文化节”、“建模大赛”、“英语文化节”等,逐步形成了校级活动精品化、系级活动项目化、社团活动经常化的校园文化品牌系统。
    5、文明创建与优化环境相结合。学校占地面积近2100亩,其中大学城新校区1608亩,已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41.16万平方米;另有鳝溪等4个校区占地面积646亩,校舍建筑面积26.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3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68.56万册,电子图书8276GB。建成覆盖校园IPv4/ IPv6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一系列教务、图书、一卡通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学校拥有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等8个省级科研机构,培育发展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等5个省重点建设学科,积极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工程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平台。
    6、文明创建与打造品牌相结合。着力发挥办学特色,积极打造人才培养的“三大品牌”。办学以工为主,打造“工程牌”,学校秉承“以工科为主体,以土木、机电为依托”的办学传统,对管文理经法类学科,通过工管结合,工文渗透,强化了面向建筑、机电等行业服务的学科专业方向。在全校39个专业中,工学类专业23个,占59%。工学类专业在校生占全校本科生70.87%,是福建省内工科专业比例和工科专业在校生比例最高的本科院校。紧贴社会需求,打好“海西牌”,不断探索与完善“贴近行业、服务海西”的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学校拥有“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实验室”、8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学校与福州、泉州等4个地方政府部门及249家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联盟。培养关键能力,打响“基层牌”,立足实际,初步形成以“一条主线、两个课堂、三大平台、四个结合”为具体内容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最大的特色是:突出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基层一线,强调职业适应性,着力培养毕业生“能吃苦、留得住、干成事、做贡献”的优良品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极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三年来,共有8341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比例达77.15%。面向基层一线就业已成为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七、文明学校创建活动,如何落到实处?
    1、高度重视,提升认识。学校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主任的文明学校建设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实施学校文明创建工作。各系相应成立文明创建的组织领导机构。各系党政一把手、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是本单位文明创建第一责任人。文明学校创建工作,是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的重要机遇,我们要牢固树立“共建文明学校  齐做文明师生”,“文明建设人人有责、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理念,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广泛深入开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齐心协力,共创文明。广大师生要树立“校荣我荣,校兴我兴”意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保持文明言行,创造优美环境,维持优良秩序,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强化真诚勤勇校训精神,培育优良校风。要切实按照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的要求,认真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工作。广大师生员工要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为争创文明学校增光添彩。
 
附:1、八荣八耻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