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9-23 福建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 |
校党委书记 李惠钦 2008年9月9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满怀着喜悦与自豪,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第24个教师节,首先,请让我代表校党政领导,向全校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向获得校教学名师、校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老师们、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校上下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努力拼搏下,学校合并组建六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校党政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朝着十一五规划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努力奋进,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进展:本科教学评建与教学质量工程有序展开、新校区建设工程稳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持续深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有新进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生源质量、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在不断提升,为海西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全校教职员工辛勤的努力换来的,为此,我代表校党委和行政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的全校教职员工和积极配合、努力学习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是,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困难与问题,我们还处在艰苦的创业中,要实现学校“十一五”奋斗目标,我们仍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校党政向全校广大教职工提出五点要求: 1、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培养高尚的师德。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灾区广大教师以灾情为命令,视时间如生命,为保护灾区学生生命安全,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昨天下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代表国务院在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爱与责任见证师德,热血与汗水铸就师魂。灾区广大教师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和高尚师德,是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优秀典范,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要学习英雄教师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英勇献身精神,以学生为本、恪尽职守的高度负责精神,不屈不挠、迅速投身重建校园的自强不息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奋斗精神”,“全国教师要广泛深入地学习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彰显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学习抗震英雄教师的精神,联系到我们具体的工作实际,要求我们教师就要学习勇挑重担、敢为人先的无畏进取精神;就要热爱生活、热爱本职工作,时时处处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就要以学生利益为重,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的人格风范,我们要弘扬师魂,加强师德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认认真真教好书,扎扎实实治好学,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以大爱之心,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于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大局中去。 2、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昨天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电视电话会上,刘延东还强调指出,“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必须全面落实《教师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依法保障教师地位,提高教师待遇,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要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全国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要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使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光荣的职业。” 我校要重点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校,按照“用好和稳定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思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我们也要关心培养提高青年教师队伍,努力建设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要继续采取优惠待遇引进高层次人才,继续做好内部人才的培养提高工作,形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术团队;要打造一批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名师工程”;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校内分配体制,岗位津贴继续向一线教师倾斜,而且一定要落到实处;要维护教师权益,化解矛盾,解决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3、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师素质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面对当前知识经济日新月异和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广大教师要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要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力求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和科研成果,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全体教师要重视和加强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修炼,同时用创新的教学理论及形式,去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启迪学生的创造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以适应我们学校应用型、教学型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要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增强综合素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创新为教学服务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办学治校的水平和服务的能力。 4、以学生为本,以海西经济发展需求为主,努力培养社会满意的高素质人才。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我们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全面实施质量工程,推进育人质量的提高;要加强教学管理,着眼于提高依法治校能力,提高管理效益,不断健全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提升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质量,让学生和社会都受益;要积极探索富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建构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培养体系。面对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办学特色与优势,紧密联系当前海西的发展形势,调整学科专业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为两个先行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5、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发展,不辱使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这是胡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全社会发出的战略号召,我们学校党委、行政、全体师生员工,作为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社会的一分子理所应该响应号召,应该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是高等学校,根本的使命和任务就是要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培养出又红又专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如何完成这些历史使命?这是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共同思考与努力的问题。我们应该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应对挑战,致力于科学发展、奋力全面提升。在今年暑期中层干部培训班上我有做过初步的思考:总的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世情、国情、省情、校情,通过分析,明确机遇与挑战,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要紧紧围绕着我校“十一五”奋斗目标,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七谋发展”:即解决问题谋发展、适度超前谋发展、求真务实谋发展、改革创新谋发展、齐心协力谋发展、凝练特色谋发展、全面提升谋发展。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确保“十一五”战略规划的奋斗目标得到真正的实现,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总体工作的切入点,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抓手,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对照各系列的指标体系,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补缺补漏,扎扎实实,真真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建设,建出成效,落到实处,万无一失。 在改革、发展与建设中应关注如下问题:⑴不折不扣地落实校“十一五”战略规划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子规划,千方百计把蓝图变为现实,提倡实干、反对空谈;⑵要根据21世纪的时代特征、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我们的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等等,要不断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⑶强化特色理念,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新校区建设等各项建设上注意凝练特色、形成特色、增强竞争力;⑷根据学校的定位,全校师生均应增强“应用为本”的理念,应继承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对教师要注意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水平,对学生要注意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⑸注重抓紧和有效地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紧紧抓住提高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⑹认真贯彻黄小晶省长视察大学城时的讲话精神,把新校区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新校区培养人才的平台作用;⑺要强化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放办学的意识,促进我们学校办学适应国际化的要求;⑻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合作办学机制,提高培养人才质量;⑼增强依法治校意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理顺体制、机制,实现科学管理;⑽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方法,转变教学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执行力,提高工作成效;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练学校精神,完善校训内容;⑿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文明学校,构建和谐校园;⒀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等等。这些关注点都是今后发展务必关注的、不可忽略的问题,同时也是引发大家的思考。希望全校师生员工,都能认真思考今后学校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问题。 老师们、同志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基未来的崇高使命。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育改革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带动者,我们要自尊自励,埋头苦干,志存高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共建人民满意的大学,希望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奋力把我校教育事业推上新台阶。 最后,衷心祝愿全校教职员工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合家幸福!衷心祝愿同学们学业进步、健康成长! |